快來看!部隊參加抗震救災的高新先進“秘密武器”
在“應急使命 2022”高原高寒地區抗震救災實戰化演習現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攜帶的一批高新先進救援、醫療等裝備競相登場,共同筑起托舉生命和希望的屏障。
01
光學生命探測儀
這是一款專業生命搜索裝備,堅固輕便,非常適合倒塌建筑物或狹窄空間的救援搜尋作業。配有360°全視角旋轉鏡頭、高靈敏麥克風和立體聲三方通話系統,可向救援人員提供廢墟下幸存者信息,并建立視聽聯系。
02
雷達生命探測儀
該設備由無線探測發射器和掌上操作顯示器兩部分組成,體積小、重量輕、易操作,能夠連續工作4小時以上,最大探測搜索范圍可達36平方米,探索角度120°,可通過被困人員呼吸、熱輻射等生命體征,精確定位被困人員方位距離。
03
地圖建模無人機
該設備可在人力難以到達和地形條件復雜的災害區域開展作業,能一次性獲取災害現場多角度影像信息,為自動建模提供超高分辨率的現場數據,實現地質災害信息第一時間三維可視化,為地震救援提供直觀、可靠依據。
04
手拋式無人偵察車
該設備個頭小、結構簡單,具備圖像實時傳輸功能,操作比較靈活,能夠進入狹小空間,對壓埋人員進行快速搜索定位。
05
危險品處置機器人
該設備作為一種無生命載體,在面臨高溫、濃煙、有毒、缺氧等各種危險復雜的環境時,可有效代替人工作業,解決“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為”的問題,能在多種地形條件下進行危險性物品處置。
06
重型支援橋
該橋主要用于在任務地域內搶修、搶架公路橋梁,克服河流、溝谷等障礙,保障重型裝備和車輛機動。架橋系統由架橋車、保障車、運橋車等組成,具有機動性能好、單橋跨度大、架設速度快、機械化程度高、器材適應岸坡能力強、通載方便等特點,能通過改變模塊單元數量來改變橋梁跨距,架設符合要求的橋梁。
07
應急模塊化橋梁
這是一種可進行多跨連續架設的機械化橋梁,可適用于深度不大于5米的中小河川、干溝、沼澤、泥石流、淺灘等交通障礙地段。這種橋梁每跨15米長,可分跨架設,每跨兩側有支撐,橋面高度可調整,也可與其他舟橋器材進行混合架設。
08
人體外骨骼
這是一種通過穿戴將人體與機械并聯在一起的裝置,它像人體骨骼一樣對人體起到支撐和保護作用,同時也可輔助人體進行運動,達到減少負擔的目的。該裝置能減少人50%的負重壓力,從而減少30%的體力消耗。
09
骨髓穿刺槍
通過骨髓輸液是特殊情況下的緊急輸液方法,是利用長骨骨髓腔中豐富的血管網將藥物和液體經骨髓腔輸入血液循環。地震災害中,幸存人員由于長期埋壓、不能進食、脫水或因骨折、大出血等導致休克,周圍循環衰竭、末梢靜脈塌陷,常常因無法建立輸液通道而延誤搶救時機,而通過骨髓輸液則可替代外周靜脈輸液,挽救幸存者生命。
10
手持式血液生化分析儀
該儀器采用干式化學檢測方法,具有易校準、特殊血液樣本干擾少、三分鐘可得出檢驗結果、試劑易攜帶易儲藏等優勢?蓹z測血糖、電解質、腎功能等項目,因其重量不超過500克,可直接手持檢測血液樣本無需離心處理,樣本使用量少,直接滴于卡片上即可檢測,立即打印,尤其適合野戰救援等特殊環境下的生化分析。
11
VR心理治療儀
該設備能夠讓傷員通過在虛擬場景中身臨其境的實時交互訓練,提升對應激事件的耐受力。設備內置虛擬現實3D訓練指導場景,場景中有諸如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想象放松等場景、音樂與指導語。傷員一被救出即可佩戴,在放松的場景下實現災難應激創傷后,第一時間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心理創傷的恢復,有效降低應激障礙發生率。
12
掌上超聲儀
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款軍事與救災專用便攜超聲儀,具有輕巧便攜、屏幕與探頭一體折疊式、耐熱耐寒、堅固抗摔等特點。使用掌上超聲儀在五分鐘內就可實現從頭到腳的檢傷分類,現場篩選出需要馬上救治的重傷員。
13
便攜式移動DR
該設備解決了此前便攜機無法攝片,攝片無法保存的問題,使“現場明確診斷、術中影像支持、術后對比”成為現實,能大幅提高野戰環境下的搶救效率。
14
5G遠程手術
利用5G網絡技術,實時傳送手術高清視頻畫面,實現遠程異地手術指導。這是新型信息技術與醫療技術的創新應用,解決了以往視頻卡頓、遠程控制延遲、數據安全無法保障等問題。
15
運-9醫療飛機
運-9醫療飛機,配備了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統,可以快速遠距離運送重傷病員,交于后方醫院處理。機上有專業的醫療人員以及重癥監護、心肺復蘇、心電超聲等多種醫療設備。這架飛機猶如一臺“空中120”,遇到情況緊急的傷員,可以邊后送、邊救治,一些情況特殊的小型手術都可以在空中進行。
抗震救災,科技賦能。大量先進的高科技救災設備,不僅加快了施救效率,同時也增加了施救人員自身的安全系數。未來,相信在越來越強大的科技力量加持下,受災群眾將能夠得到更快、更好的救助。來源:央視新聞,編輯:邢斯馨 責任編輯:劉亮